
中國現代戲劇三大奠基人之一田漢,1956年攝于北京。
24年前,五四青年節當天,話劇《狂飆》在北京大學百年紀念講堂首演,轟動一時。臺上,辛柏青、袁泉、陶虹等一眾演員,演繹著戲劇家田漢鮮為人知的心路歷程和情感經歷。24年過去,今年7月,中國國家話劇院“CNT現場”高清展映季拉開大幕,青春版話劇《狂飆》以高清影像的形式上演,反響熱烈。
青春版《狂飆》一股先鋒氣質——即時拍攝、瞬時剪輯、實時投屏、8臺攝像機即時捕捉演員表演,科技與話劇的融合渲染出當代情緒。班底換了,手法改了,不變的是戲里的田漢——《義勇軍進行曲》背后站著的,還是那個癡情的赤子;《天涯歌女》前方走著的,還是那位浪漫的詩人。

2025年8月22日,田漢之孫田鋼(左)、歐陽維在北京接受《環球人物》記者采訪。(本刊記者 張冬碩/攝)
“用‘狂飆’來形容田漢的一生,準確嗎?”當《環球人物》記者拋出這個問題時,坐在對面的田漢之孫田鋼、歐陽維沒有立刻回答。
年逾花甲的兩人氣定神閑,眉宇間依稀可見祖父的神韻。因為母親歐陽敬如是戲劇家歐陽予倩的獨女,歐陽家跟田家立下約定:如果生了兩個兒子,其中一個隨母姓,歐陽維就隨了媽媽的姓。雖然兄弟倆從小在外公家長大,但對于祖父田漢,一樣非常熟悉,“從喜歡聽戲的少年時代到自比歌德、易卜生時激揚的青春,從浪漫主義的筆觸到把文藝作為革命武器,從舊中國到新中國,祖父真誠、熱烈,他的一生狂飆突進,也帶領著中國戲劇走向一座又一座高峰。”
“南國”之春
舊時的湖南長沙,人們習慣稱山區丘陵地帶為沖里,平原低洼地帶叫做塅里,田漢出生的村莊就叫田家塅。1907年,他9歲時父親因病去世,母親日日選絲、漬麻,勉力供他一人讀書。
“當時的反清潮流高漲,革命空氣濃厚。田漢原名是田壽昌,后來上中學的時候他自己改名,和3位同窗的名字組成‘英雄懷漢’4個字。武昌起義后,田漢還加入了湖南軍政府的學生軍隊伍。”田鋼提到這段插曲。
向往革命之外,幼時的田漢最喜歡看戲。他不看熱鬧看門道,很早便對傳統戲曲藝術有了自己的思考。13歲那年,他便根據傳統折子戲《三娘教子》大膽創作了《新教子》,劇本發表在當時的《長沙日報》上。那一時期,從日本歸來的歐陽予倩正極力倡導“新劇改革”,1913年在長沙組織展演新?。ㄔ缙谠拕。址Q文明戲)時,田漢還是個窮學生,沒錢買票,隔著門縫看劇,心里十分羨慕,對新劇的向往悄然生根。
1916年8月,田漢從長沙師范學校畢業,赴日本留學。在東京,他加入了李大釗等組織的“少年中國學會”,接觸新思潮;讀遍西方名著,翻譯王爾德的《莎樂美》、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后來通過哲學家宗白華,與郭沫若相識。22歲那年,田漢在信中正式向郭沫若表示:“我以后的生涯……第一熱心做戲劇家?!被貒?,他落腳上海,在中華書局當編輯,苦于無處施展藝術和社會抱負,他和妻子易漱瑜創辦了《南國半月刊》,誰也沒想到,這本小刊物攪起了中國戲劇的龍卷風。
“打破文壇的惰眠狀態,鼓動一種新鮮芳烈的空氣。”田漢在創刊號上寫下“南國宣言”。此后,他創作《靈光》《名優之死》等充滿浪漫主義的劇作,并與劇作家歐陽予倩、洪深等人組建南國藝術學院,成立南國社,多次在上海、南京、廣州等地演出,所到之處,人潮涌動。
“有一種戲劇,專為娛樂大眾,自有那營業的劇場搶了去做,用不著我們來鼓吹。還有一種戲劇,是有意義的,是能很深刻地激動了人們的情感與思想,使得人們對于人生,猛然地有了認識的覺悟。”洪深在《南國社與田漢先生》一文中如此評價當時的文藝之春。“田漢領導了中國戲劇史上著名的‘南國戲劇運動’;歐陽予倩是新興話劇運動的旗手;洪深的話劇創作具有鮮明的時代色彩和使命意識,他們被稱為‘中國現代戲劇的三大奠基人’。”歐陽維總結說,“就連‘話劇’這個叫法也是他們3個人共同商定的。導演鄭君里、音樂家冼星海、戲劇家陳白塵等,南國社團結的人物數以百計,許多人后來都成了中國文藝界耀眼的明星?!?/p>
“一個光輝的戲劇時代”
如果將“南國戲劇運動”看作序曲,田漢真正迎來創作上的狂飆,是在20世紀30年代之后。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田漢立即投入左翼戲劇運動之中。他創作《亂鐘》,講述東北的大學生們鳴鐘集合、慷慨赴戰的事跡。這部話劇在暨南大學的演出成為一次激情的民眾誓師。
1934年底,田漢又寫作三幕話劇《回春之曲》,講述愛國青年高維漢和梅娘的革命浪漫主義愛情故事。也是這一年,田漢完成了《風云兒女》的劇本,并寫了主題歌歌詞,但不久后他就被捕入獄。夏衍將劇本接過來,改編為電影《風云兒女》的臺本,聶耳主動要求為主題歌譜曲。

抗戰電影《風云兒女》劇照,1935年。
這部電影的主題曲《義勇軍進行曲》很快就響徹大江南北,成為烽火歲月里最激昂的號角。它還傳向世界各地:陶行知由歐洲回國過埃及時,在金字塔下聽見有人唱這歌;梁思成在美國講學時,在街上見一個金發碧眼的外國青年騎著自行車吹口哨,吹的正是這支歌……
“凡此都足以證明全世界反帝國主義人民的心是一樣搏動的,這當然也是聶耳和我以及中國新詩歌音樂界的榮譽。”田漢說。
寫得快,寫得好,還能把文藝界人士團結起來,當時人人都叫田漢為“田老大”。他在哪里,中國戲劇藝術的高峰和熱源就在哪里。七七事變后,田漢在南京創作四幕話劇《盧溝橋》,為慰勞抗敵將士舉行募捐公演;轉至湘、粵地區活動期間,他發現戲曲是廣大軍民最熟悉的藝術形式,最有利于抗戰宣傳,于是進行了大量戲曲創作和改革工作,其中京劇劇本《江漢漁歌》曾被許多劇種、劇團廣泛移植演出,是抗戰時期上演最多、影響最大的戲曲劇目之一;及至桂林,1944年2月,田漢又聯合歐陽予倩、熊佛西、瞿白音等人打了一場大仗——“西南劇展”——這場集結上千名文藝工作者、連續3個月、上演170余臺劇目的戲劇展演,成為中國現代戲劇的空前盛典。

話劇《名優之死》劇照。
“在當時的戰略環境下,爭取抗戰的全面勝利對于中國來說是最大的政治,而西南劇展成功地將文藝活動轉化為社會運動的一部分,鼓舞了軍民士氣。戲劇工作者形容西南劇展像閃電、像春雷,在抗戰的大后方燃起了熾熱的火焰?!睔W陽維說。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消息傳出,當時的田漢正在云南曲靖排演《新兒女英雄傳》。得知消息后,他提高嗓門當場向大家宣告喜訊,一瞬間,群情激動。他隨即領著演員和觀眾上街游行,帶頭高呼口號。
“戲劇當然是最好的抗戰宣傳的武器……在戰前我們是鼓吹抗戰的號兵,戰爭一開始,我們這些文化隊伍從大都市走到民間,走到火線,在提高軍民抗敵情緒上起過很大的作用……我們希望由于各方戲劇工作者更努力更團結,實現一個光輝的戲劇時代!”關于戲劇運動,田漢曾這樣說。
直抵人心的力量
戰爭年代,戲劇為什么能發揮那么大的作用?
“因為它有直抵人心的力量?!睔W陽維回答道,“因為田漢寫的臺詞都是當時人們的心聲,寫的是勞動人民的生活,是你和我的故事?!薄疤餄h一輩子主張戲劇要聯系實際,要反映社會生活,不要只是形式,沒有內容,藝術家要跟老百姓心連心,要傳統與現代兩條腿走路。這些理念對我們當下戲劇藝術發展仍有借鑒意義?!碧镤撗a充道。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上,田漢的長子田申作為裝甲兵受閱部隊的一員走過天安門廣場時并不知道,父親正站在觀禮臺上注視著自己。當軍樂團奏響《義勇軍進行曲》時,田申的眼睛模糊了。就在4天前,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通過一項決議,明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未正式制定之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
“父子二人一文一武,同時參加開國大典,這在新中國歷史上實屬罕見。”田鋼說。
新中國成立后,田漢擔任中國文聯戲劇家協會主席,繼續在創作上一路“狂飆”。他改編《白蛇傳》《西廂記》《謝瑤環》等戲曲劇本,寫作話劇《關漢卿》《文成公主》等。洪深曾評價田漢,一個“把整個身心完全獻給戲劇運動的人”,一個“打不怕、罵不怕、窮不怕、寫不怕的硬漢子”。
“這就是田漢,也是那代人的縮影,他們是那么一群人,一群用藝術作為武器,推動歷史前進的人。”3個多小時的采訪結束,田鋼和歐陽維絲毫沒有疲態,關于那段歲月、那群人,他們還有很多話要講……
責任編輯:邱小宸田漢,戲劇
聲明:版權作品,未經《環球人物》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我要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