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維·阿迪昂(資料圖片)
瑙魯,被譽為太平洋上的“天堂島”。當地時間14日,瑙魯政府宣布,現任總統戴維·阿迪昂在當天舉行的新一屆議會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總統,贏得連任。
自2023年10月當選瑙魯第17任總統以來,阿迪昂兩次訪華,擁有華人血統的他,在中國收獲了難忘體驗。今年7月結束了在中國的行程后,他說,“作為總統,我曾到訪過不少國家,品嘗過很多美食,但這次的旅程獨一無二,令我終生難忘。”
35歲當外交部長
阿迪昂出身政治家族,他的父親凱南·阿迪昂是瑙魯政壇的“元老”之一,曾3次擔任瑙魯總統。在涉足政壇之前,阿迪昂曾短暫擔任過律師。
2001年,阿迪昂首次參加議會選舉,從位于瑙魯西北部的拜齊選區起步——這也是他父親開啟仕途的地方。當年順利當選議員后,阿迪昂在瑙魯議會一干就是20多年,成為任職時間最長的議員之一。
2004年,年僅35歲的阿迪昂被任命為瑙魯外交部長,這一任命在當時引發了外界的廣泛關注。自1968年瑙魯獨立以來,外交部長的職位一直由總統兼任,阿迪昂成為該國歷史上第一位不是總統的外交部長。
在阿迪昂20多年的從政生涯中,他不僅擔任過外交部長,還曾擔任財政部長、司法部長、內政部長等職,積累了豐富的政治經驗。
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對阿迪昂來講,是頗為跌宕起伏的一年。當年9月,作為外交部長的阿迪昂訪問古巴時,發表了多項關于美國的公開聲明。隨后,他在訪問加勒比島國期間,再次贊揚古巴并批評美國的外交政策。
當阿迪昂回到瑙魯后,遭遇國內政治壓力。衛生部部長科克指控阿迪昂從事不正當商業行為,并將“火力”燒到了阿迪昂父親身上,聲稱老阿迪昂辱罵兩名部長。阿迪昂否認指控,要求科克拿出證據,并表示“要么有證據,要么就閉嘴”。
很快,一場圍繞阿迪昂的危機引發瑙魯政壇地震。為了表達不滿,包括科克在內的3名部長先后宣布辭職,并對時任總統德維希·斯科蒂提出不信任動議。這次事件最終導致斯科蒂政府垮臺,阿迪昂也不再擔任外交部長。
然而,政治挫折并沒有擊倒阿迪昂。2008年,他通過與前總統雷內·哈里斯結盟,重新奪回了議會的控制權,成為瑙魯議會議長。

2023年10月31日,阿迪昂(右)在瑙魯首席大法官主持下就任總統。(資料圖片)
2023年10月31日,阿迪昂在首席大法官主持下宣誓就職,成為瑙魯第17任總統。
阿迪昂當選前,2023年10月8日至12日,瑙魯前總統拉斯?庫恩率團竄臺。回國后不久,庫恩遭國會不信任案下臺。當時就有消息稱,庫恩的下臺或為所謂的臺瑙“邦交關系”增添變數。庫恩下臺后,阿迪昂作為新當選總統,他的對臺政策備受關注。2024年1月15日,臺灣地區選舉后不到48小時,阿迪昂宣布瑙魯與臺灣“斷交”。
對此,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員錢峰曾對環球人物記者表示,瑙魯政府同臺灣“斷交”、與中國復交,也是大勢所趨。“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這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現在瑙魯政府宣布這一決定,再次充分說明了一個中國的原則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在中國尋根
自上任瑙魯總統以來,阿迪昂兩次來到中國。
第一次在2024年3月25日,這是中國與瑙魯復交后,瑙魯國家元首首次訪華,受到外界高度關注。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同阿迪昂舉行會談。兩國元首在會談中就兩國關系發展和共同關心的問題深入交換意見,達成重要共識,對中瑙關系作出了頂層設計,規劃了發展藍圖,翻開了中瑙關系新的歷史篇章。會談后,兩國元首共同見證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落實全球發展倡議、經濟發展、農業等領域的多項雙邊合作文件。
雙方發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瑙魯共和國聯合聲明》。雙方一致認為,中瑙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恢復外交關系,順應歷史大勢和時代潮流,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認為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將堅定支持彼此的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一致同意加強政治互信和互利合作,做相互尊重、共同發展的好朋友、好伙伴。

2024年3月27日,阿迪昂在參觀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時,舉起手機自拍。(資料圖片)
這一次訪華,阿迪昂還去到西安,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里不時拿出手機自拍,記錄這段與古老中國“相遇”的難忘之旅。此后阿迪昂馬不停蹄趕往當年的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在致辭中說:“這是瑙魯首次參加博鰲亞洲論壇,我很榮幸能在這里分享我們作為太平洋發展中小島國的看法。”他還說,作為偏遠小國,瑙魯嚴重依賴國際貿易和其他國際聯系。必須架起橋梁,而不是筑起高墻。任何國家無論大小,無論發展程度如何,都不能掉隊。
阿迪昂第二次的訪華之旅構建起了他與這片土地更深厚的情感。
今年7月6日至9日,阿迪昂帶著家人和孫輩,在廣東進行為期三天的參訪交流。除常規外事活動外,他還有一個特殊的目的——來廣東尋親祭祖。
此前,經相關部門走訪考證得知,阿迪昂的外曾祖父為司徒氏,其祖籍是廣東江門開平市赤坎鎮中股村忠心里。一百多年前,司徒氏先祖遠赴南洋謀生,后輾轉到瑙魯定居。
“聽說阿迪昂總統要來村里尋根,村民們都很高興,有些人還特意從外地回鄉,希望來看看這位遠道而來的總統族親。”中股村村委會主任司徒玩玲說。
在村口的大榕樹下,阿迪昂與迎接他的鄉親們圍坐,品嘗著當季的荔枝和龍眼,拉起了家常。眼前溫馨的場景,讓阿迪昂感慨:“我非常榮幸,在家鄉受到熱烈歡迎,很想能常回到我的故鄉看看。”

2025年7月,阿迪昂(左)在中國尋根之旅中見到堂外祖母譚惠霞。(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更讓人驚喜的是,阿迪昂這一次還找到了自己的堂外祖母。她叫譚惠霞,今年81歲,仍然精神矍鑠。看著這個從太洋彼岸歸來的總統“外孫”,譚惠霞特意抓了一把龍眼遞給他。
令阿迪昂驚喜萬分的是,他在司徒氏圖書館查看族譜時,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暨南大學華僑華人研究院副研究員潘玥對環球人物記者說:“一百多年前,廣東人‘下南洋’的浪潮,是多重歷史因素交織的必然結果。盡管部分后代因本土化逐漸疏離中文,但對祖籍地的情感紐帶依然延續。瑙魯總統的尋根現象并非孤例,類似案例在東南亞政商界屢見不鮮。”
離開江門后,阿迪昂又抵達深圳,切身體驗了一把中國的“遛娃”生活。
在深圳婦兒大廈,阿迪昂與外孫女們分享冰淇淋、觀看魔術表演、玩起模擬職業游戲……
“作為總統,我曾到訪過不少國家,品嘗過很多美食,但這次的旅程獨一無二,令我終生難忘。”阿迪昂說。
太平洋上的一顆珍珠
“陽光充足、民眾熱情”是很多人踏上瑙魯后的第一印象。
瑙魯位于中太平洋,屬熱帶雨林氣候,年均氣溫24攝氏度至38攝氏度。瑙魯的國土面積為21.1平方公里,僅比摩納哥和梵蒂岡稍大,為全球第三小國。

瑙魯風光(資料圖片)
瑙魯在歷史上“命運多舛”。1798年,英國船“獵手”號首抵瑙魯,將其命名為“快樂島”。20世紀初,英國人獲準在此開采磷酸鹽。1920年,國際聯盟將瑙魯劃歸英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共管,由澳代表三國行使職權。1942年至1945年,瑙魯被日軍占領。1947年瑙魯成為聯合國托管地,仍由英、澳、新共管。1968年1月,瑙魯人民共和國成立。
錢峰提到,磷酸鹽的開采和出口曾是瑙魯的主要經濟來源。因為瑙魯是方圓百萬平方公里內唯一的海島,也是很多海鳥遷徙過程中僅有的歇腳地。千百年來,無數海鳥都在這里停留并排便,加上赤道高溫降雨量充足,鳥糞形成巨量的磷礦。瑙魯全島一度3/5都被磷酸鹽覆蓋,被稱為“站在鳥糞上的國家”。但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瑙魯的磷礦資源因為過度開發而逐漸枯竭。
隨著磷酸鹽儲量枯竭,瑙魯面臨著經濟轉型的迫切需求。在此背景下,瑙魯將目光投向了與中國的合作。
中山大學歷史學系副主任費晟分析:“瑙魯對中國貿易的依賴度較高,發展對華貿易可以提升其進口物資的性價比。同時,與中國共同開發海洋資源,也是瑙魯發展經濟的重要契機。”
2024年1月24日,中國同瑙魯在北京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瑙魯共和國關于恢復外交關系的聯合公報》,兩國恢復大使級外交關系。此后,中瑙合作日益廣泛深入。
近年來,中國助力瑙魯開發海洋資源,對艾沃港碼頭進行建設升級。同時,多家中國企業也與瑙魯礦業公司展開合作,這些舉措有望為瑙魯經濟增長注入活力。
責任編輯:蔡曉慧聲明:版權作品,未經《環球人物》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我要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