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新疆哈密戈壁灘‘為人民服務’大字遭到破壞,網友驅車2000多公里修復”的視頻在網絡引發廣泛關注。
新疆哈密戈壁灘上的“為人民服務”五字地標,不是大自然的奇觀,而是曾服務于空軍部隊的人工坐標。近年來,一些越野愛好者在哈密戈壁灘漂移撒歡,留下深深的圓圈印痕。一位博主在當地朋友和熱心人的幫助下,恢復了這一地標的原貌。
這個特殊印記,見證了我國空軍艱難起步的一段特殊記憶。上世紀60年代,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八航空學校在新疆哈密成立。平坦的戈壁灘上缺少明顯地標,也沒有現代衛星定位系統,迷失方向是飛行員時常面臨的危險。教員與學員就用“土辦法”,采用標語做人工地標,用經緯儀、皮尺、鐵鍬,刮除深色礫石層,露出底下淺色堿土,刻出“為人民服務”等五組巨型地標文字,以此完成飛行教學任務。
曾經,我國的一批批優秀飛行員,就是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中培養起來的。上世紀60年代,我國經濟建設處于起步階段,還面臨復雜的國際環境。正是在這段時期,我國在科技領域有了重大突破,其中就包括“兩彈一星”工程。盡管物質條件相對匱乏,但當時人們的精神高昂,充滿奮斗的激情和對未來的希望。這些地標文字就誕生于這個年代,帶著這個特殊年代的精神印記,如同閃亮的精神坐標指引、鼓舞著幾代空軍人。
這些地標文字,還包括“向斗爭中學習”“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等,每一個標語都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反映那個年代人們崇高的信仰和不怕困難的決心。這些地標,不僅是戈壁灘上的建設者們在對抗困難中留下的智慧,還承載著幾代人的初心和熱血。六十年的風沙吹過,第八航校已成歷史,我國空軍力量日益強大,這些地標依然在這里,這些精神也留在這里,化作大地上響亮的誓言。
這位年輕博主看到地標被破壞,下意識地想辦法去修復它,這是樸素情感的真摯表達。60年前,有人在戈壁灘上寫下優美的漢字,用赤忱的宣言鼓舞為國奉獻的空軍們。如今,也有年輕人用同樣熱血的善舉維護了人民軍隊的尊嚴。這是中國人骨子里特有的浪漫,在惡劣堅硬的環境里,總可以寫下芬芳柔軟的詩意故事。
這個跨越時空的回響,不是讓更多人出于獵奇心態而驅車前往打卡,而是鼓勵克制的觀賞,還這片土地不被打擾的寧靜和尊重。當一代代人從高空往下俯瞰時,還會清晰看見這些印記,感慨它們在歷經風沙洗禮后仍然完好無損,并被這些地標文字背后的精神力量所感動和激勵。
責任編輯:高瑋怡為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