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頭時下水道口的頭發,能‘繞地球半圈’。”入秋以來,北京積水潭醫院脫發專病門診持續“一號難求”。該院毛發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張凡表示,季節更替期間掉發量有所增加,大多屬于正常生理現象,公眾無需過度焦慮。若每日掉發持續超過100根,且該情況維持兩周以上,則建議及時前往脫發門診就診評估。
掉頭發,是最近很多人的“心頭大患”,30歲的楊女士就是其中一位。她說:“一洗澡就掉一堆,每天睡醒發現枕巾上也是一堆,擔心自己快掉禿了。”
“您每天掉發量大概有多少?持續時間超過1個月嗎?”在門診,張凡通過詢問,將她的“感覺”量化,并仔細檢查了她的頭皮。最終診斷結果是,她的情況屬于生理性脫發,不必焦慮,也“禿”不了。
“這個季節掉發增多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張凡解釋,健康人的毛發生長存在周期性,包括生長期、休止期、退行期和脫落期。氣溫下降,濕度降低,都可能導致頭皮血液循環減緩,進入休止期的毛囊自然會增多。再加上秋季入睡困難的人會變多,不良的作息也容易加劇脫發。
另外,氣候干燥,人體容易出現內熱,加重頭皮出油的現象,導致脂溢性皮炎發生,進而引起脫發。夏季紫外線損傷的累積也可能在秋季顯現,引發頭發脫落加速。
“其實,大部分人無需過于擔心。雖然每天都有頭發脫落,但同樣也會有新頭發長出來。”張凡笑著說,健康人每天掉發量在50至100根,只要每天掉發量不超過100根,都屬于正常范圍內的生理性脫發。當出現斑禿或每日掉發量超過100根并持續兩周以上時,要及時到脫發門診就診。
她特別提醒,即使掉發量處在正常范圍內,一旦出現頭發再生能力不足、發量明顯減少、發際線后移、頭皮暴露等情況,也需要及時到專業醫療機構查找原因、對癥診治。
如何更好地“防脫”?張凡也有妙招——飲食上可以多吃黑芝麻、核桃、紅棗、梨、枸杞、黑豆等滋陰潤燥、補腎益血的食物,避免高油高糖飲食;保證睡眠、避免熬夜;可以用指腹輕輕按摩頭皮以促進血液循環。此外,一些含有咖啡因或生姜、側柏葉等草本成分的洗發水,具有一定改善頭皮的功效,可以用來日常清潔,每周洗頭3到4次為宜,避免過度清潔。
責任編輯:蔡曉慧頭皮,脫發
聲明:版權作品,未經《環球人物》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我要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