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運動很重要,但運動前后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很多人卻忽視了——拉伸。
拉伸對身體有哪些好處?正確的拉伸方法是什么?
拉伸為什么這么重要
如果把人體比作一臺機器,肌肉就是帶動機器運轉(zhuǎn)的“馬達”。它由一根根像細繩一樣的肌纖維組成,這些肌纖維可以收縮和放松,讓我們的身體完成各種動作。
很多人運動時喜歡“直奔主題”,不做熱身拉伸就開始高強度運動,運動結(jié)束后也匆匆離開,完全忽略拉伸放松。但這種做法,不僅會影響運動效果,還可能讓肌肉“受傷”。
就像汽車啟動前要熱車一樣,運動前的拉伸可以讓肌肉和關節(jié)“醒一醒”,提高心率,增加柔韌度,減少突然發(fā)力時的拉傷風險。運動結(jié)束后,肌肉就像剛跑完高速的汽車,發(fā)動機也需要慢慢放松,拉伸可以幫助血液回流、帶走乳酸等代謝產(chǎn)物,緩解酸脹感,也有助于維持肌肉柔韌度,預防肌肉結(jié)塊。
4種常見的拉伸方法 總有一款適合你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拉伸也有相當多門道,比如,運動前和運動后的拉伸動作就選擇不同:
1.運動前:“動態(tài)牽拉”
動態(tài)牽拉以“連續(xù)動作”為核心,適合作為運動前的熱身。這些帶有輕微動作的拉伸能一邊活動關節(jié),一邊提高心率,讓關節(jié)和肌肉本身更加潤滑。
常見的動態(tài)牽拉動作有:
原地高抬腿
站立,雙腳交替向上抬起,膝蓋盡量靠近腹部,速度保持在每秒1~2次,連續(xù)做30~60秒。能拉伸腿部肌肉,提高心率。

弓步壓腿
雙腳前后分開,前腿屈膝,后腿伸直,身體慢慢向前傾斜,感受后腿大腿前側(cè)的拉伸,然后換腿,每側(cè)做10~15次。適合跑步、跳躍類運動前熱身。

繞臂運動
站立,雙腳與肩同寬,雙臂分別向前、向后繞圈,每個方向繞10~15圈。能活動肩關節(jié),放松肩部肌肉。

2.運動后/日?!办o態(tài)牽拉”
靜態(tài)牽拉更加簡單,不需要復雜的動作,只需保持一個伸展姿勢即可。不光適合運動后放松,平常上班久坐、久站后也很適合用來放松肌肉。
常見的靜態(tài)牽拉動作有:
腿部拉伸
站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身體慢慢向一側(cè)彎曲,一手向下伸直觸碰腳尖,另一手向上伸直,保持20~30秒后換另一側(cè)。這個動作能拉伸大腿內(nèi)側(cè)和腰部肌肉。

肩頸拉伸
坐直身體,將右手向上伸直,然后用左手輕輕將右手拉向左側(cè),感受肩部和頸部的拉伸感,保持20~30秒后換另一側(cè)。適合緩解久坐后的肩頸酸痛。

背部拉伸
坐在椅子上,雙腿分開與肩同寬,身體慢慢向前彎腰,雙手抓住腳踝,將背部向前伸展,保持20~30秒。能拉伸背部肌肉,改善背部僵硬。

3.PNF牽拉:專業(yè)康復的“進階款”
PNF牽拉(本體感覺神經(jīng)肌肉促進法)是一種更專業(yè)的拉伸方法,它的核心原理是“先收縮肌肉,再放松拉伸”,能更有效地拉伸深層肌肉。這種拉伸對動作精度要求較高,通常用于康復訓練。
4.泡沫軸放松
泡沫軸放松雖然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拉伸,但它是很好的輔助放松方式。用滾軸輕輕滾壓肌肉,像給肌肉做“按摩”,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緩解肌肉酸痛。
泡沫軸放松的使用方法:
腿部放松:
坐在地上,將泡沫軸放在大腿下方,雙手撐地,慢慢移動身體,讓泡沫軸在大腿前后、左右滾動,每個部位滾動30~60秒,感受肌肉的酸脹感。

背部放松:
躺在地上,將泡沫軸放在背部下方,雙腿屈膝,雙腳踩地,雙手抱頭,慢慢上下移動身體,讓泡沫軸滾動按摩背部肌肉。

肩頸放松:
坐在地上,將泡沫軸放在頸后,雙手抓住泡沫軸兩端,慢慢左右移動頭部,讓泡沫軸按摩頸后肌肉,注意力度要輕柔,避免壓迫頸椎。

很多人都在“踩”的拉伸誤區(qū) 別讓肌肉越拉越傷
拉伸雖然簡單,但如果方法不對,不僅達不到放松效果,還可能傷害肌肉和關節(jié)。以下這幾個常見的拉伸誤區(qū),一定要避開!
1.“冷著拉”:沒熱身就做靜態(tài)牽拉
很多人習慣一上來就做靜態(tài)牽拉,比如剛睡醒就直接彎腰摸腳尖,或者沒熱身就做高強度的靜態(tài)拉伸。此時肌肉處于“冷態(tài)”,柔韌性差,突然拉伸容易導致肌纖維拉傷,甚至損傷關節(jié)。
正確的做法是:先進行5~10分鐘的輕度活動,比如快走、慢跑,讓身體微微發(fā)熱,肌肉逐漸蘇醒后,再進行拉伸。
2.用力過猛:追求“疼痛”的拉伸感
有些人為了“效果更好”,拉伸時會用力過猛,直到肌肉出現(xiàn)明顯疼痛,甚至身體發(fā)抖還不停止。其實,拉伸的最佳感覺是“輕微酸脹感”,而不是疼痛。過度用力會讓肌肉處于緊張狀態(tài),反而容易造成損傷,還可能降低肌肉的柔韌性。
正確的做法是:拉伸時緩慢用力,當感受到肌肉有酸脹感時就停止,保持這個姿勢20~30秒,不要強行增加幅度。
3.敷衍了事,時間過短
很多人拉伸時“敷衍了事”,每個動作只保持幾秒鐘,就匆匆換下一個。但肌肉的放松和伸展需要時間,幾秒鐘的拉伸根本無法讓肌肉充分放松,也達不到促進恢復、提升柔韌度的效果。
正確的做法是:每個靜態(tài)拉伸動作保持20~30秒,動態(tài)拉伸每個動作做10~15次,確保肌肉有足夠的時間適應和放松。
4.運動前只做靜態(tài)牽拉
有些人為了節(jié)省時間,運動前只做靜態(tài)牽拉,不做動態(tài)牽拉。但靜態(tài)牽拉會讓肌肉處于放松狀態(tài),降低肌肉的反應速度和爆發(fā)力,影響運動表現(xiàn)。
正確的做法是:運動前以動態(tài)牽拉為主,讓肌肉保持一定的緊張度,為運動做好準備;運動后再進行靜態(tài)牽拉,幫助肌肉放松恢復。
5.姿勢不對
拉伸時姿勢錯誤,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誤區(qū)。比如彎腰摸腳尖時,膝蓋過度彎曲,或者背部拱起,這樣不僅不能有效拉伸肌肉,還會讓腰椎、膝關節(jié)承受額外壓力,長期下來容易造成關節(jié)損傷。
正確的做法是:拉伸時保持身體姿勢正確,比如彎腰摸腳尖時,雙腿伸直(膝蓋可以微微彎曲,避免鎖死),背部挺直,慢慢向下彎腰,讓雙手自然觸碰腳尖或地面,感受大腿后側(cè)肌肉的拉伸。如果動作不標準,可以對著鏡子練習,或者參考專業(yè)的拉伸教程。
肌肉是我們運動和生活的動力來源,合理的拉伸與放松不僅能提高運動表現(xiàn),還能減少受傷風險。不過也要記?。?strong>科學拉伸,才能讓肌肉健康為你“服務”更久。
責任編輯:蔡曉慧拉伸,肌肉,放松
聲明:版權(quán)作品,未經(jīng)《環(huán)球人物》書面授權(quán),嚴禁轉(zhuǎn)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我要糾錯